贵州讯(记者:李明)2025 年 5 月 17 日凌晨,贵州榕江县古州镇三盘村的老屋传出一声悲泣。91 岁的张中振在得知自己承包的千亩山林被强行采伐殆尽后,突发心梗吐血身亡。这位曾获州、县政府多次表彰的 "造林模范",终其一生都未能等到一份公正的司法判决。随着他的离世,一场横跨 30 年的林权纠纷与司法腐败疑云,再次浮出水面。
时间回溯至 1980 年代,响应贵州省 "七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贵州" 的号召,时年 45 岁的张中振带领村民承包了榕江县 1000 余亩荒山植树造林,另承包八吉乡政府 40 余亩土地建设果园。据其家人回忆,那些年张中振吃住都在山上,手把手教农民育苗技术,"手上的茧比树皮还厚"。因其突出贡献,他的事迹多次被等多家媒体报道,奖状堆满了半间屋子。
转折发生在 1987 年。聂楚西(劳改释放人员)与好友程双安突然起诉,主张对山林和果园享有所有权。这场诉讼如同一场漫长的凌迟,将张中振的人生拖入泥潭。2008 年 3 月 10 日,黔东南州中级法院作出(2007)黔东民终字第 213 号终审判决,明确程、聂二人 "无合伙协议、未投资、未参与经营",判定全部权益归张中振所有。
这本该是维权之路的终点,却成了司法干预的起点。当年 4 月,杨武泽调任榕江县法院院长,随即以 "十桌宴请" 形式召开 "翻案会"。据张中振 2025 年 7 月提交的举报信描述,他前往法院请求执行判决时,被杨武泽安排的人员殴打住院,"他们带着砍刀上山,喊着要杀了我"。
在杨武泽的持续干预下,已生效的判决沦为一纸空文。举报人提供的证据显示,2008 年至 2021 年间,案件经历了三次荒诞的转折:
• 异地执行受阻:黔东南州中院指定从江县法院异地执行后,杨武泽以榕江县法院名义下达 "空白裁定",导致执行工作停滞 13 年。法律专家指出,空白裁定涉嫌伪造司法文书,违反《民事诉讼法》关于执行管辖的强制性规定。
• 强迫和解施压:杨武泽邀请贵州省高院原院长吴世玉上门,以手头掌握的 120 万元案款为由,强迫张中振接受和解。"不接受就按程序办!" 这句威胁被张中振的家人录在手机里,成为日后举报的关键证据。
• 再审程序违法启动:2021 年杨武泽调任黔东南州中院副院长后,绕开 "当事人未申请再审" 的法定前提,擅自启动再审,作出(2021)黔 26 民再 46 号判决,认定程、聂二人享有 50% 股权。这份判决无视原终审认定的 "无合伙协议、无投资" 等核心事实,被法律专家称为 "典型的程序违法"。
张中振的举报材料详细记载了程双安等人的暴力行径:1987 年 7 月,程双安擅自以张中振的山林作抵押骗贷 3 万元,被发现后怀恨在心,指使弟弟及妻子将张中振右眼打瞎致四级残疾,其妻子李东芝被砍伤 3 刀。"报警后公安说 ' 证据不足 ',凶手至今逍遥法外。" 李东芝在 2024 年的访谈中仍难掩悲愤。
更令人震惊的是,2025 年 4月的强行采伐事件并非偶然。据林业部门内部人士透露,程双安等人持(2021)黔 26 民再 46 号判决申请采伐许可时,张中振多次提出 "判决存在争议",但蹊跷最终仍获批准。"采伐当天来了二十多个人,带着挖掘机,说是 ' 法院判给我们的 ',谁拦打谁。" 目击村民说。
法律专家指出,杨武泽的行为涉嫌多重违法:其一,违反《民事诉讼法》第 206 条关于再审启动的法定条件,属于滥用职权;其二,指使他人暴力伤害当事人,可能构成《刑法》第 399 条 "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其三,多次宴请干预案件,明显违反防止干预司法 "三个规定"。
张中振的葬礼上,家人展示了他 30 年来积攒的维权材料:27 份判决书、79 封上访信、124 张往北京的车票,以及一沓泛黄的表彰证书。这些材料拼凑出一个令人唏嘘的轨迹:一个响应国家号召的模范公民,在司法权力的扭曲下,多次向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局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回应,最终沦为持续上访的 "麻烦制造者"。
目前,张中振的子女已向中央驻贵州巡视组和贵州省纪委提交补充举报材料,坚持其父生前提出的四项诉求:撤销(2021)黔 26 民再 46 号判决、恢复 2008 年终审判决执行、追究杨武泽法律责任、彻查程双安等人的涉黑涉恶行为。
截至发稿,黔东南州中级法院未对案件作出回应,杨武泽本人亦未公开置评。这场跨越三十年的司法拉锯战,随着造林模范的气绝身亡的猝然离世,已不仅仅是一桩个案纠纷。它拷问着:当司法权力异化为个人的牟利利益工具,普通人该如何守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那些被破坏的司法公信力,又该如何重建?
榕江县的杉木林早已郁郁葱葱,只是当初种树的人,再也看不到属于他的那片绿荫。
本网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或当事人或单位核实,提醒读者谨慎甄别。本文立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观点,仅作为呼吁、支持公平正义予以持续关注。